孩子“懂事”的背后都有什么?

2021-06-30

“你要懂事”,几乎都是每个人从小听着长大的话。
 
大人们都喜欢懂事的孩子,因为懂事的孩子省心。
 
可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懂事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或步入社会后,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
 
不断否定自己、觉得一直以来都很孤独、从来没被爱过,内心挣扎而痛苦。
 

《人间失格》里,主人公叶藏是一个过早“懂事”的孩子。他不遗余力地讨好别人。
 
他为了逗同学的开心,装扮成小丑。
 
他为了迎合父亲,换掉自己想要的礼物。
 
成年后,叶藏依然改不了讨好的习惯。
 
他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围的人,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然而,青年叶藏在压抑和痛苦中,依然走上了消亡的路。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小时候月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问题出在哪?
 
 

懂事的孩子都会隐忍自己的需求。
 
为了满足取悦大人,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以别人的情绪和需求为先。
 
他们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即便感到委屈和痛苦,也选择默默忍受。转而去迎合大人的需要。
 
懂事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的不快乐。
 
那些未被接纳的情绪,未被理解的感受,未被看见的需求,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埋在孩子心底某个角落,深藏在潜意识当中。
 
而这些深藏的情绪感受会导致孩子长大以后出现性格的缺陷。
 
有一期《少年说》里面,一个16岁的女孩站在高台上,喊出了自己内心隐忍很久的话:
 
“因为懂事,我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因为懂事,把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都藏了起来。”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小大人症候群”,指的是那些从小得不到足够关怀,不得已变成一个“懂事”“体谅他人”的人。
 
这种“小大人”,绝大部分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失去属于他们的快乐与天真。
 
 

懂事的孩子容易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懂事的孩子内在的不配得感,让他们长大以后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会不断付出牺牲,来换取爱。
 
那些懂事的孩子,只是习惯性地表现出家长期待的样子罢了。
 
懂事的孩子往往压抑,牺牲自己的内在渴望和需要,悦人不悦己。
 

委屈求全的懂事是带有负能量的,它会变成一个黑洞,把你吸进去,消耗你的生命能量。
 
他们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小心翼翼对待身边所有人,害怕对方失望,但是很少顾及自己的需求。
 
没有自我的边界,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就是会影响自己。
 
有一期《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分享了她自己的心声:
 
“自己害怕跟任何人产生冲突与矛盾;
无论在生活还是爱情里,
我都始终扮演着,讨好他人的角色。
不敢,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过分礼貌恭敬,甚至成了她28年来的标签。
 
太懂事的孩子,往往容易讨好、取悦别人。
 
避免养出“懂事”的孩子,要怎么办呢?

 

(1)让孩子可以自由表达
 
不想让孩子太过于懂事,首先要让他有说不的权利,让他可以自由表达。
  
关于每件事情,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也有自己表达的权利。
 
用尊重、平等、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是孩子最大的快乐,作为家长,我们要把这份最大的快乐给到孩子。


孩子能够为自己的情绪、感受负责,愿意表达自己,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为孩子在学校或社会的人际关系做很好的铺垫。


(2)接纳孩子的任性
 
孩子也会有任性的时候。
 
他都有自己的情绪与想法,有着最本能的反应。
 

任性的孩子,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父母撒娇,她无论遭遇什么,会想到家里有父母能够包容一切,在心里与父母会越走越近。

 

父母不允许孩子的任性,孩子就会在父母面前隐藏起真正的情绪。


如果任性可以被接纳,孩子的委屈会少很多,压抑也会少很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