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空心病”是可以好的

2021-08-19

最近对“空心病”这一话题特别有感觉,很想写一写。想写有可能是因为我感觉我自己目前是这样一种状态,也可能是因为我看到有不少的人其实都像我这样,空心,没有目标。我就在想我自己为什么会出现空心病?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是应试教育造成的现象,我们的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分数,是正确答案。


这个答案大部分时候是老师或者书本告诉我们的。


如果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意味着离开了这样的环境,去到一些确定性不怎么强的地方。就会不太能够适应,无所适从,找不到习惯的东西。



有很多事情都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人生也没有正确答案,人生就只有自己的答案。


你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答案,我觉得很多人其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最近开始思考了。


有一些风格的心理咨询会帮助你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我觉得在应试教育之下的孩子会比较少去思考这些类似的问题,因为可能基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光是努力学习考试就花掉了大部分精力了。他就从来都没有尝试自己寻找过人生方向,所以长大了会变得没有目标。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了。


有的时候,他们会为了满足父母,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了起来。这会影响孩子本身的内驱力。


有一些家长总是会无形中过度包办了很多事情,没有把空间留给孩子们,他们就只需要在学习方面用力,其他方面都不用操心,自然就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在这个地方,有可能父母的动力会比孩子要大,他们想孩子努力学习,这可能是父母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会尽力满足父母的需求而隐藏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样可以获得父母的一些关注和回应。


只有认真学习的我父母才是爱我的。于是真实的自己会被隐藏起来,创造力这些好的品质也不容易发挥。


就像你能看到孩子在主动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但是究竟他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明白了要学习,还是说只是父母老师告诉他你要学习,这就很难说。


时间长了,这样的孩子也就失去了他自己的想法,就像“空心”了一样。


这种“空心”的现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学会放手。


正常发展的孩子其实都会有他的内驱力,都会有他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在做他很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父母是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动力的。


这时候父母其实不需要过多干预,让孩子的内驱力自由发展,这股能量会充盈孩子的内心。他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真实地存在,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第二,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


在放手之余,也要给予孩子一些引导。在一些地方引导孩子往他想要的地方去走,而不是占据孩子。



p.s.我觉得我自己也是属于“空心病”人群,我也在慢慢探索自己的存在方式,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吧。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