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故事 | 假如孩子对你撒谎

2023-05-12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情况是孩子会对大人撒谎,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做呢?是斥责孩子变成撒谎精?还是对他的品行不端严重处罚呢?


今天想分享一个个案给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孩子撒谎,我们是否有更好的应对方式。


珍珍是个初二的女生,她有几个同学,最近被查出抑郁症休学在家。珍珍最近跟爸爸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想要去医院检查,去到当地的一个三甲医院的精神科,检查的结果是重度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




两周后,珍珍出院了,恢复上学后,珍珍的状态又不好了,她跟爸爸说自己的病没有好,想要长期住院治疗,于是爸爸带着孩子找到了我,想要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孩子解除她的内心痛苦。


当我跟珍珍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发现她身上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她说话的时候,用词专业术语多,并且喜欢丢“炸弹”。





一开始珍珍就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经常出现幻觉,是不是需要用药呢?”当我进一步问她是什么时候出现幻觉的。珍珍说是自从自己得了抑郁症就开始有幻觉了。


珍珍说她在校园遭到了校园霸凌,具体情况是一个女生很喜欢她,微信跟她表白了,并且还发了很多暧昧的词汇给她,弄的她心神不宁、没法专心上课。之前自己住院了一段时间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跟那个女生有关。


珍珍说妈妈从小到大一直在PUA自己,如果自己跟渣男谈恋爱,他对自己不好,自己会跟渣男分手。现在是妈妈对自己不好,因为血缘关系,自己跟妈妈是无法真正分开的,并且妈妈为自己付出很多,自己应该要爱妈妈。

爸爸也像自己一样被妈妈PUA。之前爸爸身体不好,不能工作,一直用药。妈妈一开始细心照顾爸爸,但是爸爸一直不好,妈妈就开始抱怨爸爸,现在爸爸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妈妈嫌弃做的不够好。

珍珍主动积极地说了很多自己身上的事情,在咨询快结束的三分钟,她丢出一个炸弹,差点把我炸焦了。她说小学的时候,她被人性侵过。

对方是爸爸认识的一个朋友。因为小时候一直关系比较熟,所以没想到对方会性侵自己。在我提醒咨询时间到了的时候,她补充到是对方摸了自己的大腿部,其他也没做什么。因为刚好有人经过附近,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生。后面父母知道了,责问她为什么不再小心一点。




我基本上可以判断珍珍的幻觉,跟医学上的精神症状是可以不同的概念,虽然听起来是很唬人。珍珍所说的PUA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在我听起来这更像是一个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内心情感的人给自己找了一个避风港。而珍珍所说的性侵,真实的场景应该是猥亵而非性侵。

珍珍用了夸大或虚假的词汇形容自己。简单来说珍珍撒谎了。

我们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看撒谎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米米和粒粒放学之后,在家附近踢足球。两个人玩的太开心了,米米一个不注意,把球踢进了一楼住户的窗户里,把放在窗边的花盆打碎了。

一楼窗户探出一个老奶奶,她大声的问到“是谁这么不长眼,打碎了我的花盆啊?”米米连忙指着粒粒回答到“是他。”粒粒委屈的大哭起来,并且抽噎的说到“不是我。”



如果你是米米的父母,你会怎么教育米米呢?

你可能会很生气,明明做了错事,为什么还要推卸给别人呢。做错了事情不要紧,但是得承认自己的错误啊。又撒谎又推卸责任,这样的品行太恶劣了。

如果你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你的孩子可能会一再撒谎,长大真的可能变成一个劣迹斑斑的少年犯。

孩子撒谎行为的背后,是他的真实内在需求:


01 满足需求


谎言最大的意义在于获得肯定和认可。

孩子撒谎的行为意味着他不愿意接受或者承认自己曾经做过不好的事情,或者犯下错误。就像前几天我跟儿子沟通老师反馈的一些事情,儿子对我说“妈妈,这些都是误会,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也许他忍不住冲动,会做一些学校或者社会规则禁止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大人眼中是不得体或者不应该做的。但是他依然想成为父母眼中的光,想变成耀眼的存在。所以他没有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说成是误会。

父母希望他真的变成耀眼的存在,就不要揭穿他的掩饰,允许这样的谎言存在,允许他自己主动调整和改正的过程。


02 逃避惩罚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人的动机背后除了满足欲望,还有克服恐惧。而孩子撒谎最大的恐惧是来自大人的惩罚。特别是来自严苛大人的询问,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撒谎。撒谎最终会被识破,但是当下不承认也许会逃掉本次的惩罚,这是孩子的侥幸心理。

有一次,我女儿把我书架上的书给撕了,我说这是谁弄坏的,她说是哥哥弄坏的。哥哥说我根本进没去妈妈的房间,不是我撕的。我告诉女儿不可以撕妈妈的书,也不可以在我的书上乱画。

下一次我跟她讲故事,翻到图画书一页上面有很多铅笔乱画的痕迹,她咯咯笑起来,问我“妈妈这是什么?”我问她是什么,她指着自己说“这是铅笔印的,宝宝画的。”

了解孩子撒谎的内心需求之后,再来看待孩子撒谎的行为,你可能就不会那么生气了。也就不会在冲动下做出过于伤害孩子的行为反应。



只有这样孩子到了青春期,才不会把撒谎当成家常便饭。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撒谎,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孩子的品行有问题。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解除撒谎跟品行的绑定。第二件事,是通过撒谎这个行为增进对孩子的了解,促进亲子的有效沟通对话,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